0755-86168881
一万间合伙人小程序 一万间合伙人小程序
一万间楼市动态片区价值

5总部集聚区+2世界商圈,前海国土空间规划出炉!海量干货

来源: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23-12-29 17:01

12月2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国土空间规划(草案)》(以下简称国土空间规划)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27日。


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明确前海合作区范围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2023年12月,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从示范引领 明确战略目标愿景、区域协同 发挥核心引擎作用、陆海统筹 奠定美丽空间格局、开放联通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等9个方面,科学描绘了前海合作区面向2035年的发展蓝图。


国土空间规划表示,前海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30-140万人,管理人口规模190-200万人,构建“一心一带、 双港五区”城市空间格局。


前海规划重点建设16个产业组团,形成高端产业要素集聚、 产城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高标准规划建设5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太子湾国际商务总部经济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类)、 前海国际金融总部经济集聚区 (金融业类) 、前海湾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类) 、深中通道门户区先进制造与低空 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 (先进制造业类) 、会展海洋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 (海洋经济及滨海文旅类)。


打造两大世界级商圈:前海·宝中世界级商圈、空港会展世界级商圈。


另外,国土空间规划提到:


 ● 在现状7条城市轨道基础上,规划新建11条(段) 城市轨道线路,约87公里。 依托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加快前海15号线、20号线轨道建设。


 ● 规划新增前海客运码头、 海洋新城码头,升级改造机场福永码头。


 ● 到2035年,居住建筑增量规模不低于740万平方米,职住比达到1.5:1。


 ● 布局招商街区、前海街区、宝中街区、 会展新城街区四个国际化街区。


 ● 加快推进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 - 前海)规划研究与建设。



根据《前海方案》,前海合作区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包括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桂湾前湾及妈湾片区、宝中及大铲湾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


前海合作区面积120.56平方公里。


其中,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22.89平方公里,桂湾前湾及妈湾片区14.92平方公里,宝中及大铲湾片区(包括大小铲岛、孖洲岛)23.32平方公里 ,机场及周边片区30.07平方公里 ,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29.36平方公里 。



目标定位


全面贯彻《前海方案》赋予前海合作区的战略使命,深入落实《前海总规》确定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发展目标


2025年: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市场一体化进程显著推进,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更加完 善,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更为紧密,对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作用日益彰显。中心引领、双港驱动、 组团联动的空间格局基本成型,开放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和重大设施布 局更加优质均衡,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化滨海新城更具规模。


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货物、资金、人才、技术、 数据等要素便捷流动、高效配置,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 式建立健全,建成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等多轮驱动成效显著,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滨海新城全面建成,成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 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2035年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规模:130-140万人;管理人口规模:190-200万人。


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空间格局


一、一心一带、双港五区


坚持陆海统筹、协同联动,强化“中心辐射带动、双港比翼齐飞、五区联动发展”,构建“一心一带、 双港五区”城市空间格局。


一心:前海城市新中心;

一带:绿色活力海岸带;

双港:深圳国际航空枢纽港、国际航运枢纽港;

五区: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桂湾前湾及妈湾片区、宝中及大铲湾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



二、生态空间格局


整合山林河涌、海岸海岛、红树湿地等生态资源,构建“双湾八廊”的生态空间格局,彰显山海湾 城交织共融的生态魅力。


双湾八廊为:双湾:环深圳湾、环交椅湾;八廊:茅洲河水廊、凤凰山山廊、机场外排洪渠水廊、平峦山山廊、西乡河水廊、双界河水廊、桂湾河水廊、大南山山廊。



三、三条控制线:


按照国家要求,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前海合作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0.0079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红线:前海合作区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0.98平方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前海合作区内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06.30平方公里。



四、优化用地空间布局


按照“优商办、强工业、稳仓储、增居住、补配套”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优商办:引导商业空间与枢纽地 区、高活力空间耦合配置,为头部企业提供规模化办公空间。


强工业:保障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用地,整治提升制造业空间。


稳仓储: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功能, 引导仓储物流空间集约高效利用。


增居住:适度增加居住空间供给, 合理优化职住比例。


补配套:提高民生型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增加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一、海空全球通达能力


建设链接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加快推动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和T1、T2 航站区及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优化机场国际航线网络、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拓展定期洲际全货运航线,用足用好航权资源加密航线航班,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将宝安国际机场打造成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到2035年,旅客运送能力达到8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能力280万吨以上。


打造亚太门户的国际航运枢纽:


完善升级基础设施,完成妈湾作业区等20万吨级自动化泊位建设,加快推进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等建设。优化港口运作模式,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 拓展西部港区国际航线,探索建立全球港口合作机制。到2035 年,西部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准箱。


二、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联系


构建海陆空铁、环湾互联的高品质快速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高铁、城际、对外通道、水上交通、空中运输体系等,推动构建前海合作区与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城区枢纽间30分钟通达,与湾区其他城市1小时直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向西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的多元跨江通道体系,加快深圳至江门铁路、深中通道(公路)等项目建设,研究谋划深珠城际(伶仃洋通道)等项目。 


向北加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节点联系,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建设。 


向东提升联系惠州、汕头的交通服务能力,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机荷高速复合通道等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外环快速并对接惠州高快速路网络。




三、高效畅达的道路系统


构建城市骨干路网体系,贯通前海合作区各组团,完善路网,打通内部联系,实现快速集散到发。


完善区域对外通道:预留深珠(伶仃洋)通道, 外环高速西延通道建设条件,构建强到发、有梯度、有弹性的对外通道衔接体系。


优化城市骨干路网:形成东西加密、南北强轴的内部骨干道路网络,到2035年,道路网密度达到12千米 / 平方千米,使各功能组团的联系更为密切。


完善慢行交通网络:利用滨海资源打造连续 的步行和自行车空间。构建 系统连续、复合立体的慢行 交通网络,贯通 64 公里滨海骑行带。



四、优质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网络布局:在现状7条城市轨道基础上,规划新建11条(段) 城市轨道线路,约87公里。 依托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加快前海15号线、20号线轨道建设。


公共交通服务:持续推进公交专用道、 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研 究多样公交线路发展模式, 完善大站快线、定制巴士、 高端商务巴士、按需响应接 驳巴士等多元服务体系。


水上客运交通:规划新增前海客运码头、 海洋新城码头,升级改造机场福永码头,形成“南、北、 中”均衡布局的客运码头空 间布局。规划新增与港澳、 珠江西岸城市间的中长航线, 满足区域间的高端商务和高峰通勤需求。



深港融合 打造现代服务高地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打造适度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群,重点建设16个产业组团,形成高端产业要素集聚、 产城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16个产业组团:组团式落位布局现代产业体 系,为《前海总规》确定的 金融业、会展业和商贸物流、 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 新型国际贸易、现代海洋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产业 间保障。



二、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5个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5个总部经济集聚区:


太子湾国际商务总部经济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类) 

前海国际金融总部经济集聚区 (金融业类) 

前海湾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类) 

深中通道门户区先进制造与低空 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 (先进制造业类) 

会展海洋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 (海洋经济及滨海文旅类)



三、打造两大世界级商圈


前海·宝中世界级商圈:重点打造妈湾、前湾、 桂湾、宝中等核心区域,构建沉浸式、体验感、具备窗口展示功能的地标式核心商圈,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 IP。


空港会展世界级商圈:聚焦“国际会展”和“门户枢纽”、紧扣“消费”、 立足湾区服务,以国际化、 世界级的消费设施为核心, 建设面向世界、辐射亚太、 联系湾区的世界商务会客厅、 国际消费目的地、湾区文旅展示窗。



以人为本 营造宜居宜业城区


一、增加住房空间供给,优化住房供给结构


避让航空噪声重点影响范围,合理布局居住用地,提升住房空间品质。到2035年,居住建筑增量规模不低于740万平方米,职住比达到1.5:1。


提品质:引导在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等交通便利地区提高住房开发强度,促进职住融合。在就业中心地区,探索建设供应 小户型、高品质、多样化居住空间,如保障性住房、酒店式长租公寓等,实现更多就业人群生活需求。


促共建:与周边片区共建职住生活圈,引导南山区、宝安区居住空间供给。依托湾区城市间快捷的交通联系,加快城际间住房 和居住配套的合作建设。


二、教育、医疗等配套


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打造开放包容、全民友好的优质生活圈,率先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文有悦享、体有康达。



三、国际化优质生活圈


探索深港城市规划建设标准衔接,规划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招商街区、前海街区、宝中街区、 会展新城街区四个国际化街区。


● 招商街区:集营商创业、对外交流、自由贸 易、滨海休闲、多元融合于一体 的国际交往典范街区。 


● 前海街区:集休闲生活、创新创业、商业办 公于一体的人文街区,吸引企业 总部集聚,凝聚国际化人才,打 造世界级湾区客厅。 


● 宝中街区:集数字经济、特色金融、高端商 务、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国际一流 中央活力区 + 科技创新服务区 (CAZ+TBD)。 


● 会展新城街区:开放引领的国际会展门户区、创 新共享的湾区科技新引擎、高效 复合的西部城市中心极核、产城 融合绿色生态城区。



四、多层次绿色开敞空间


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形成通山达海的绿色开敞空间体系。至2035年,居民5分钟可达开敞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 / 人。


4个城市公园群:海洋新城公园群、平峦山 - 西湾公园群、前海公园群、南山公园群;


28个公园:2个自然公园为深圳海上田园市级湿地公园、深圳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公园;26个城市公园为包含前海石公园、四海公园、滨 海文化公园、小南山公园等26个城市公园。



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协同发展


空间引领:加快构建跨江通道体系,协同珠江口东西两岸,引领百公里“黄金内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产业协作:联动港澳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网络,加强与周边重大产业平台的协作,扩展产业腹地空间。


生态共治:联合加强环湾生态环境治理,共同开展环湾生态空间保育,协同推进环湾生态环境监测。


民生共享:推动城际之间跨市基础设施衔接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面向国际建设高品质生活圈。



共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


加强深港空间融合:加强前海合作区与洪水桥 / 厦村新发展区的功能联动,协同打造港深西部跨境创新合作带,共建深港西部跨境优质生活圈。


推进深港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 - 前海)规划研究与建设,强化水上交通衔接,探索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直升机服务。


拓展深港产业合作空间: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力支持香港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促进前海合作区与香港产业协同。


推进深港科研合作:推动深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学科教育融合互促,吸引港澳和国际优质高等教学资源,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合作。


强化环湾协同和腹地联动


共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引领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强化环湾一线协同发展。北联东莞滨海湾新区、广州南沙新区, 推动沿茅洲河的深莞联动;中协珠江西岸,加强与中山、珠海等西岸城市的合作;南接香港北部都会区, 共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


加强与南山区、宝安区联动:发挥前海合作区的核心引擎功能,引领周边地区生态特色更加彰显、居住配套更加完善、产业空间 更加高效,推动生态、生活、生产空间融合。



RECOMMENDED ROOMS

-热销楼盘-

返回首页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
联系QQ
在线帮你找房
在线找房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请升级您的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