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未来时代大厦
- 1室、2室 | 40-61平米
-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如意路与大运路交汇处西北侧
我们查了近期深圳新房库存,发现短短一年时间,深圳库存从去化周期41个月,锐减到只够卖5个月。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乐观评论道:牛回速归,深圳楼市真的稳了!
也有买房人忧心忡忡:市场不卷,部分开发商开始涨价+回收折扣。
全市新房仅够卖5个月!
截至到2025年4月16日,深圳预售一手住宅库存剩余2.61万套。
大家可能对这个数据没概念,跟你们说一个数据就懂了:
打新最火的2020年,全市的住宅库存量也就维持在3.3万套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9月库存有5万套,到12月降为3.8万套,如今仅剩2.6万套。算上去年9月到现在的预售2.15万套,7个月下来,一共消化了4.55万套房源。(数据仅供参考)
按近6个月平均网签套数5122套来算,去化周期约5.1个月,远远低于18个月的警戒线,也低于去年同期的41个月。(Ps.库存时间仅供参考)
细分到各个区,除大鹏、深汕外,其余区的去化周期均在20个月以内。
从数据来看,11个区可分为四类:
房子少但很抢手:
南山、福田、罗湖、盐田。这些地方房源有限,不过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完备,并不愁卖;
房子多但销售快:
光明、龙华、宝安、龙岗作为典型的刚需区域,房源充足,因靠近市区,价格合理,不愁销路;
房子多但销售慢:
坪山。坪山房源较多,且远离市区,难以承接大量外溢客源,所以销售缓慢;
房子少且销售不佳:
大鹏、深汕特别合作区。尽管深汕和大鹏房源不多,价格也亲民,但两区人口稀少,远离深圳市区,仅靠本地购房者难以支撑市场。
库存均价中,除了罗湖、南山、福田均价8万以上,其他区均在6万以内,最便宜的是深汕合作区,均价1.2万/m²。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不管是库存均价、套均总价还是中位数总价,都已经超过龙华和龙岗。
涨价1.7万/㎡,开发商开始飘了?
新房库存走低的原因,除了去年的新政带来了一波久违的成交高峰,更重要的原因是深圳放缓了土拍节奏。
截至4月17日,深圳今年仅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了1块宗地。
回顾去年,全年也仅有6宗住宅用地出让,去除深汕特别合作区的1宗,深圳本土的住宅用地供应仅为5宗。与2023年相比,这一数字缩水了三分之二。
哪怕现在出让土地,最快也要到明年初才能入市。
显然,今年新房供应将会持续萎缩,买房人随便挑的时代过去了。
此外,抛开部分非核心区来看,库存下降带来的最大的明显是,部分开发商心态从"以价换量"转向"控量保价",通过价格上调来提升利润空间。
典型案例如上周入市的前海时代三期尊府备案均价11.55万/m²,和2023年底入市的大户型备案均价9.85万/㎡相比,价格上涨了约1.7万/㎡。
在折扣策略方面,开发商普遍收紧优惠力度。核心区域新盘已难见85折开盘,目前88折已成最低门槛,就连顺销中的项目也都开始回收折扣。
如北站的中洲迎玺三期,开盘时是88折优惠,到了4月开始回收2个百分点,这至少意味着购房成本要比原来买入价格贵出10多万以上。
如龙华的中建鹏宸云筑,第二批备案均价6.12万/m²,综合折扣93折,折后均价5.7万/m²,而第一批折后价约5.3万/m²,相当于每平米涨价4000元。
即便如此,项目去化率仍达98%。
虽然上周深圳住建局公示了二季度计划入市商品房房源信息,共有23个新盘,共计9820套住宅。
套数看似很多,但仔细盘下来,能选择的优质新房并不算多,大部分还是加推的项目。
南山有3个待售住宅盘——翰熙典居,为桂庙新村旧改,在深大旁、深圳软件产业基地附近,计划推出280套房源,建面约105-135㎡3-4房,缺点是项目整体容积率约11.4。
其次是湾啟紫荆府则计划加推,约400套房源。
宝安新安和宝中片区难得上新:
其中珺悦名都属于宝城25区及新安25区旧改一期项目,将推售两批产品,住宅供应约261套,上一次新安片区上新还是在2021年。
保利此前拿下宝中宅地建设瑧誉府,也计划于二季度入市,将推410套。
龙华核心区计划入市的2个新盘同样属于加推项目:
位于民治的鹏宸云筑,前两次入市取得“日光”和去化98%的成绩,这次加推494套。
北站片区的中洲迎玺也即将加推492套。
此外还有龙岗大运的日光盘阅云境广场,加推246套。
你今年打算买房吗?
尖岗山的崩塌始于定位混乱。早期曦城、中海九号公馆以纯别墅和大平层锁定富豪;但2015年后,政府调整规划,尖岗山新盘容积率飙升,产品转向刚需,甚至还有保障房。
FEATURED GOOD TEXT
RECOMMENDED ROOMS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请升级您的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