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未来时代大厦
- 1室、2室 | 40-61平米
-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如意路与大运路交汇处西北侧
片区划分:城区、松湖“扩容”
将形成“一主两副六片区”格局
1月9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
规划草案中的第一个重磅内容是调整了东莞6大片区的划分方式,涉及石龙等7个镇街。
具体调整内容如下:
石龙+环城3镇部分加入城区
城区片区中,除东城、南城、莞城、万江、高埗、石碣6镇街外,新增石龙全镇、道滘昌平片区、厚街水濂南片区、寮步篮球中心片区。
东坑、黄江加入松湖片区:
松湖片区除松山湖、寮步、大朗、大岭山、茶山外,新增东坑全镇、黄江全镇;
原有的石龙全镇脱离松湖片区范围;石排北部大部分区域脱离松湖片区,东南一角仍属于松湖片区的生态园。
石排加入东部工业园片区:
石排北部划入东部产业园片区;黄江、东坑脱离东部片区。
水乡、滨海片区则因为道滘、厚街部分被划入城区而略有缩小;东南临深片区则无变动。
未来东莞将形成“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城镇体系。
其中,“一主”指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作为全市唯一的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公共服务中心,是展示我市现代化都市形象的主要区域;
滨海湾、松山湖两个副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职能,其资源要素配置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职能进行,体现制造立市的城市特征;
全市6大片区可分类为中心协同片区及特色均衡片区:
“中心协同”片包括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与滨海片区;“特色均衡”片包括临深片区、水乡片区、东部片区。
东莞CBD夜景
小编发现,六大片区格局再次“洗牌”有以下两个特点:
1、城区片区地位再次提高
2019年,东莞曾提出“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但根据最新规划,石龙全镇及道滘、厚街、寮步3镇部分区域加入城区片区,城区得以扩容,且成为全市唯一的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公共服务中心。
从最新规划可看出城区片区地位再次提高,东莞“强心”规划推进力度加大。
摄于黄旗山东莞CBD
2、片区划分行政属性削弱
目前的划分方式以镇街行政区域为界限,4-7个镇街组成一个大片区;新的划分方式更重视地缘、产业、文化的联系。
新的片区划分超越了行政界限,又缩短了各片区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更契合各镇街的经济、产业发展实际水平。
松山湖
城市化:城镇居住率提升至50%
重点加强教育、医疗、养老
片区格局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升级发展,未来东莞的城市面也将得以焕新。
据规划草案显示,东莞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居住比例,提高整体居住品质,并将优化住房供给结构。
目前东莞有56%常住人口居住于村居中,仅有24%人口居住在城镇中,还有20%人口居住于厂区厂房内。
到2035年,城镇居住人口比例将提升至45-50%,占比翻一番;村居、厂居人口占比均下降一至两成。
人口居住结构 图片来源:规划草案
共配套设施的持续普及、完善,将会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
据规划,东莞未来将持续高标准为常住人口供给充足的公服设施,并将重点关注“一老一少”,向教育、医疗、养老倾斜。
基础设施规划 图片来源:规划草案
另外,各片区内的资源配置也将差异化配置,突出6大片区的不同特色,具体规划如下:
城区片区:设置高品质医疗教育、文化休闲设施;
松山湖功能区:创新服务和体育特色设施;
滨海湾片区:湾区级文化休闲设施;
水乡功能区:水乡特色文体设施;
东部产业园片区:岭南文化特色设施;
东南临深片区:山地特色运动,高端养老设施。
基础设施规划 图片来源:规划草案
交通:规划476公里轨道
形成“二主六副”枢纽布局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成熟发展的交通配置。
文件中提到,东莞将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交体系。
至2035年,规划476公里,至2050年,规划6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从“汽车城市”向“公交城市”转变,“三心”之间联系时间不超过45分钟。
其中,铁路枢纽布局,从原来的“两主三副”扩大为“二主六副”,强化东莞六大片区与广深衔接。
原来的两主三副,分别为第二高铁站、东莞东站、虎门站、滨海湾站、东莞南站。
现如今,“二主六副”新增了松山湖枢纽、东莞西站、东莞站。并将第二高铁站变更为中心区枢纽。
二主六副枢纽 图片来源:规划草案
目前,这二主六副的枢纽中,只有中心区枢纽、松山湖枢纽、滨海湾站三个站点还在规划中,其余五个均已落成。
文件提出,要依托第二高铁打造东莞中心站,实现高铁进城。此前就有资料显示,东莞第二高铁站会设立在地铁2号线蛤地站附近。
这就意味着中心区枢纽将会设立在蛤地站附近。
松山湖枢纽是此次新增的站点,根据文件发布的“三纵三横”布局图可以发现,松山湖枢纽分为松山湖北和松山湖南。
滨海湾站是2号线延长线的站点,同时未来大概率会连接深茂高铁和中南虎城际。
交通走廊规划 图片来源:规划草案
此外,东莞还将通过穗深、佛穗莞、深莞增、中南虎等城际铁路与湾区核心城市实现“直连直通”。
这些都将是打通广州、深圳和东莞的重要发展线路。
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松山湖成科创领头羊
东莞有32个镇街和2个新区,每个镇街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
总体上来说,东莞的核心产业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同时还辅以纺织服装和化工制造。
东莞各镇街产业分布一览
在空间总体规划中,东莞的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布局。
根据公示,东莞未来将聚焦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规划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之都。
在这个规划中,松山湖绝对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文件中明确表示要支持松山湖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图片来源:规划草案
另外,后起之秀滨海湾新区也不容忽视。
松山湖主攻的是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滨海湾新区则将重点瞄准了高端制造业总部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两大新区未来将成为东莞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此外,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精优势传统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东莞构建了一整套的产业发展体系。
总结下来,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个板块是被提到最多次,也是未来交通、产业发展会倾斜的区域。
尤其是中心城区,在东莞的“强心规划”下,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持续虹吸全市的人口、优质产业服务。
地铁对房价的影响往往体现在预期阶段:以前是地铁建设消息公布,沿线房价便会提前启动上涨行情,远郊(如光明、坪山)的涨幅尤为显著。
FEATURED GOOD TEXT
RECOMMENDED ROOMS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请升级您的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